不管你喜不喜欢《双子杀手》,李安依然在为电影革新“孤军奋战”

悦耳讲事
2019-10-19 16:56:03

2015年年初,彼得·杰克逊的《霍比特人3》已经出了每秒48帧IMAX的版本,当时这个24乘以2的版本对观众来说绝对是新鲜事物,很多人看完的评价是:画面更清晰,但因此瑕疵更明显,大场面也显得比较假。

过了一年多,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了,每秒120帧的画面让大多数首批观影的海外影评人不适,不少人创造了一个词:视觉疲劳盛宴。

但是李安根本没有停下,又过了三年,他导演的《双子杀手》上映,依旧是每秒120帧。如果你在电影院看到了这个规格的影片,就能明白近视眼刚刚做完手术,视力恢复到1.5是什么感觉。即使是大多数影院只能达到的60帧放映条件,那也能让你觉得自己视力恢复到了1.0。

不管观众是不是喜欢这种接近于真实的清晰影像,李安还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看这部在影院里独树一帜的电影,尤其是能让业内人一起来看一看,否则“光我自己摸索,也不晓得是不是有神经病“。

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之一是好莱坞金牌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他曾经的项目包括《加勒比海盗》系列、《壮志凌云》还有《绝地战警》,即使是这位精于操作商业动作大片的电影人,也无法给出确定的回答,每秒120帧这样近乎于技术实验一样的电影,能否在未来的好莱坞得到大量推广。

在《双子杀手》还有几天上映时,李安形容自己“像战壕里的军人”,带着身边一群技术人员一起努力,但是外界不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李安说,大家迟早会看到,这个新的电影媒体有很多可能性“再给我们一点时间,给点耐性”。

说出这番话的李安有了一丝孤绝气质,包括在北京首场放映之后,他说自己是“泥菩萨过江”,不敢说会带动新技术走到哪里,只希望能抛砖引玉,今后越来越多人能够有机会实验这样的电影。

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说,李安相信电影的呈现一定需要改变,就好像电影从黑白片到彩色的变革一样。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上映,但在这之后又经历了很长时间,彩色电影才真正在好莱坞、在全世界成为主流。而李安的高帧率电影实验,直到现在也才经历了三四年。到目前,能放映120帧每秒格式的影厅在全国少之又少,还有那么多人看不到他想要拍摄出来的新技术到底是什么效果。只能在普通的影厅里,看完一个略显普通的故事,然后给出一个根本不该属于这部电影的评价。

李安需要行业给他时间,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行业给不给他时间,需要看观众给不给他耐心。说实在点,观众愿不愿意花钱买票看李安做实验。

李安比任何人都知道,《双子杀手》的故事可能不够符合大家对他的期待,他在最一开始,也并没有被故事打动,但让他动心的是,这个故事中,有克隆人元素、有动作场面,有足够让他开展新技术实验的影像空间。

以故事和人物见长的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度和技术深度交流后,突然觉得自己电影中的视觉表现需要加强。也就是从这部电影之后,李安开始了别人眼中的高帧率、他自己眼中正常帧率电影的制作。

不管走到哪里宣传,他都需要重复解释拍摄120帧电影的理由,但大家听归听,有多少人能认同依然很难说。他说,电影已经发展那么多年,胶片早就是很少人选择的媒介,但数字电影仍然在模仿着胶片的每秒24帧,“我很不服气数码要模仿胶片这件事,这个不合理“。

只是这个实验的过程很漫长,且昂贵。因为技术上的花费昂贵,研究成本全部算入拍摄成本,他不得不在另外一些方面听从片厂意见,去考虑普罗大众喜欢什么。这对他来说是自我选择之后付出的代价,也是不肯循规蹈矩的电影人面临的必然难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好莱坞的大导演中,还没有第二位和李安站在技术实验的同一战线上,大家还在安全区域停留,但李安却已经冲到了一片未知的领域。他甚至还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和同行们探讨这种新制式的可行性,因为“自顾不暇”,他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放映机去演示给更多人,到底他想做出的真正的数码电影,是什么样。

越来越趋近于保守的好莱坞愿意在系列电影中挖掘更多续集和衍生片,但对李安接近于实验成果的《双子杀手》,从影评界到观众都不那么看好,而在国内,电影刚刚上路,前途未卜。

但对他来说,只要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理想中电影的样子,愿意为了这个理想去投资,他就还是要把这个实验进行下去。在这件事上,温和的李安性格中的执着完全显性。就好像他说,想告诉年轻的自己“振作一点,人生有很多的技能和知识要学习”。现在的他大概也有个分身,时刻告诉不再年轻的自己,坚定一点。

大胆猜测,现在的李安最需要的甚至不是观众们都喜欢《双子杀手》,他更需要的是,越来越多人都和他一样,明白了数码电影的未来究竟在哪里,电影院要想在和流媒体的竞争中自救该如何发展。但这样一条路,仅仅靠某位导演或者某个片厂,注定在未来的几年都会很难。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