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会产生军国主义的原因 为什么日本喜好军国主义

我是素颜
2015-09-05 09:39:13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近代化改革,在物质层面大力工业化的同时,在意识形态体系上却选择了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巨大灾难,最终也使自己陷于毁灭。只是,为什么日本滑向择军国主义的魔窟呢?

为什么日本喜好军国主义这一口?

这得从工业时代,日本的地缘政治格局来分析:

工业文明远胜于农耕文明的征服自然能力,大幅削弱了海洋的地缘屏障作用,这种变化,使日本不得不面对海上而来的巨大外部威胁——这是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

近代的世界各国,普遍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世界浪潮。

面对携工业文明之势汹汹而来的西方列强,哪怕是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深陷农耕泥沼的情况下都难以应对,日本这种地缘实力有限的弹丸小邦,想维护主权独立的更是十分艰难。工业化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转型?日本首先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权。

在云石君看来,中央集权对日本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内部资源,以抵御外部的冲击——古代中国便采用这种体制,以应对来自蒙古高原的强大游牧武装威胁;第二,权力的集中,意味着各地区之间政治藩篱的消除,这为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条件——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诸侯割据,四分五裂的国家而言,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

在亡国阴影的笼罩下,日本精英阶层开始了行动。

首先登场的是倒幕战争,而发动这场“革命”战争的,则是位于西南部九州岛上及周边地区的四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土佐。

鉴于德川幕府的封建政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日本近代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所以它的倒台是必然的。只不过出手的却是西南四藩,这里面倒颇有些文章。而这里,也就涉及到云石君在上一节《地缘政治25:古代日本为何四分五裂》一文中所介绍到的古代日本三大地缘政治板块之一——泛九州地区。

为什么日本喜好军国主义这一口?

泛九州地区地处日本本土西南,与日本的关东、关西两大地缘核心均相隔较远,反倒与中国核心区以及朝鲜半岛比较接近,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它得以较充分的承接华夏等外来先进文明的辐射,从而获得实力的增长。而这种实力,与其偏居一隅的地缘位置结合到一起,又反过来使它成为日本内部最“不服王化”的地区之一。

时至近代,虽然华夏文明业已衰落,不过从南方飘扬而来的欧洲文明,却又填补了华夏文明的位置,所以扎根于此的西南诸侯依然实力强劲,对外部世界出现的变化也了解的更为详细,所以成为倒幕的中坚力量。

德川幕府早已是昨日黄花,外不能抵御列强,内无法压制诸藩,很快便在倒幕军的打击下垮台。在倒幕势力的拥护下,明治天皇重掌大权。

在掌握政权后,明治天皇和维新力量迅速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并大力推行工业化。

中央集权和工业化,是日本拯救国运,乃至做大做强的不二之选。而随着一系列维新政策的推行,日本内部的地缘格局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全新的本州地缘板块快速形成并壮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在上一节《地缘政治25:古代日本为何四分五裂》一文中,云石君已经说过:农耕文明条件下,由于日本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无法形成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核心地缘板块,所以造成政治上的四分五裂。

但随着工业文明到来,铁路和近代马路的出现和普及,大幅增强了陆上各地缘板块的地缘关系。相对于中俄这种国家,日本的山水地形并不是太复杂,凭借铁路和马路的力量,日本完全可以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各次级地缘板块连接起来。

尤其是关西、浓尾、关东三大平原,位于本州岛中部,直线距离并不遥远。在农耕时代时,限于文明发展水平,三者间的山川或可形成较强的地缘屏障,拉大了它们彼此间的地缘距离。但当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后,本州岛上的那些许山丘,其阻断作用就被大幅削弱。借助铁路、公路、轮船等近代交通设施和工具,三者的地缘关系可以得到极大加强,发展到最后,三者整合成为全新的本州核心地缘板块。

本州核心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关东、关西、泛九州三足鼎立的地缘政治格局。本州核心板块不仅规模更加庞大,而且由于这一核心区主要为沿海低地平原,更适合工业发展,所以随着工业化的启动,它迅速拉开了与其它次级板块的等级差距。

一个位居领土中部的超强地缘板块的产生,意味着日本的中央权力可以以此为依托,压制其它边缘势力。这从地缘角度上为日本的中央集权提供了巨大支持,是这一崭新政体能够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只不过,这种地缘格局的改变,意味着泛九州地区的相对衰落。

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泛九州地区的地缘实力本就不是太强,之前不过是凭借着与外部接触的优势,才得以跟关东、关西两大板块分庭抗礼。随着日本的开放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泛九州地区的外贸枢纽地位逐步丧失,先发优势迅速被填平,而关东、关西却在工业力量的推动下整合成为一体。当强大的本州核心区出现后,泛九州板块沦为本州附庸也就不可避免了。

为什么日本喜好军国主义这一口?

可是泛九州势力不能接受这种局面!毕竟他们可是倒幕运动的发起方和主力军,日本能够中央集权,全赖他们当年的振臂一击!

可现实就是如此冷酷无情!虽然凭着倒幕大大功,泛九州势力在早期明治政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随着本州地缘板块的兴起,以此为根基的当地势力迅速崛起,而以泛九州地区为根基的旧日功臣则因实力不济,而日趋边缘化,这引发了这些旧人的强烈不满。当二者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冲突的爆发就势所必然——这就是日本维新史上著名的西南战争。

在被边缘化后,以倒幕英雄西乡隆盛为代表的泛九州势力退出明治政府,纠集西南部萨摩等藩的武士,与政府的新军武装对抗。最后,凭借本州的强大实力,中央政府赢得胜利,西乡隆盛自杀。

在这里,云石君多唠叨几句:后世的历史学家,通常把这场战争定性为日本新兴资本主义势力与传统封建武士的冲突。这种理解自然也没错,但究其本质,其实也是泛九州板块与本州核心区的地缘冲突。

文明形态的质变,使本州核心区的地缘实力大幅抬升,他们成为这场日本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方,所以本州地缘势力得以较快转型,从而更多的以新式资本主义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而泛九州地区受限于较小的体量和多山少平原的地缘条件,在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严重落后,当地势力自然也就更多的保持了传统的封建武士面貌。在工业文明条件下,本州地缘板块在体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大幅提升,获得了压制各方的绝对优势,以泛九州为代表的边缘地缘板块,就再也无法像古代那样割据自雄。

西南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日本最后的地方势力被消灭,中央集权大功告成。日本工业化的内部阻碍得以消除。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危机就消除了。毕竟日本只是一个领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弱小岛国。就算把地缘实力充分变现,也依然无法跟列强抗衡,变身强国更是白日做梦。所以,无论是保卫国家免受侵袭,还是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日本都必须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在文化上推崇无力的同时,行动中开始对外扩张。

为什么日本喜好军国主义这一口?

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是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

可话又说回来,近代的这帮子列强,哪家不符合这两项标准?

军国主义的定义,是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经、文等各个方面都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纵观近代列强,并不是每家都达到这种程度——比如,英法美三强就没有。

那怎么日本最后就搞成了军国主义呢?

时也!势也!

势很好理解。日本就那么大点地盘,又资源匮乏。在家底有限的情况下,唯有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才能够把国家资源最大限度的集中到军事方面。

而所谓时,则是日本时运不济。日本转型时已是19世纪后半页,地球上稍微像样点的地盘,要么已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要么也被他们虎视眈眈。日本这种后发小国,不在军事投入程度上投入血本,是争不过这些老牌列强的。

甚至想抢中国都不容易。虽然当时大清朝已经衰落的不成样子,但好歹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只有拿出全部家业发展军事,才有可能抵消中国庞大体量带来的规模优势。

综上所述,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军国主义是日本生存发展的仅有选择。在厘清了这一层之后,日本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军国主义的怀抱。

为什么日本喜好军国主义这一口?

有了军国主义的加持,日本终于获得了自保跟扩张的本钱。

而换个角度,鉴于军国主义极端泯灭人性,把民众利益剥削到极致;所以日本也必须极力对外扩张,用扩张夺得的大量利益来平息内部的不满,才能使这一体制得以长期维持下去。

当国家和民众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对外抢劫来摆平时,日本的扩张也就顺理成章了。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