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码头工人
2015-09-28 12:06:32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编者按:

今年国庆档的国产片质量不错,四部主力电影《港囧》《夏洛特烦恼》《解救吾先生》《九层妖塔》环肥燕瘦,各尽妖娆。不过,再好的片子也会有不同说法,看了《解救吾先生》,影视独舌的两位记者观点相左,展开对掐。

反方:不咸不淡的小儿科

《解救吾先生》,是一部翻拍自真实案件的电影,既然是翻拍,我认为讨论这部电影,应该从翻拍的价值谈起。

当年吴若甫被绑案是一起轰动一时的明星被绑案件,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该案件的审讯实录一直没有公开。不过,这起案子在每年林林总总无数件绑架案里,其实算不上什么大案或者所谓的“悬案”,一是因为嫌疑人是惯犯,资料都有,二当然是得益于人民警察的办事效率。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所以我认为,这个案子从大众层面来说,不具备太多的翻拍价值。如果是按照一部悬疑片的路子来拍,一个仅仅一天就破了的案子,无非走的都是正常的侦破路线,而且犯罪嫌疑人还是有记录在案的,一查电脑,什么都有;最后案子的落点也落在“女人累事”上,似乎有点太小儿科了。想要往案件里再插点什么戏剧性的元素,真的挺难的。所以影片中值得肯定的是颇具心思的剪辑,以“案发XX小时”、“案发前XX天”这样的记时方式缓缓拉开犯罪嫌疑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多少给电影带上了一点悬念。如果是当作一部普法教育片或者公益片来说,这部片子是能够打及格分的,但是吊诡之处就在于,该片走的是大众化的院线放映路线,所以影片的编导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拍摄这部片子,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当下,将真实案件拍摄成电影并公映,那歌颂人民警察的功绩必然是重中之重。当然,电影的初始目的是好的,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了解这一震惊全社会的名人被绑案的内情,了解人民警察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我想,也许有更合适的方式让这部电影跟观众见面,比如公益放映,比如在纪录片频道播出,投资方如果想回本,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但是这部电影选择在十一档期公映,想想十一档期还有诸如《港囧》、《鬼吹灯之九层妖塔》这种比较大众化的作品抢占院线,从票房预估来说,我认为《解救吾先生》的票房成绩或许不会特别乐观。而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这部毕竟还是院线片,仍然还是占有一定的排片量,也即占有一定的公众资源,对于一些比较苛刻的观众来说,可能还是觉得在影院看这样的普法style电影,会有点心疼荷包吧。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然而更为吊诡的是,影片在可允许的大框架内(即不改变案件的基本调性),加了很多不咸不淡的艺术加工,最为明显的就是影片中的黑色幽默,比如“吾先生”在被绑后与绑匪之间的互相调侃、开涮,在这些开涮中隐含了娱乐圈中许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比如吾先生脑补的自己奋勇起来对抗绑匪的一场身手利落的动作戏,甚至是影片末尾,刘烨带来的“诺一彩蛋”,这些都给电影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然而即便如此,影片给人的观感还是略为贫瘠,这种贫瘠可能是一开始就设定了警匪二元对立的鲜明立场所致,警察一定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如此便忽略了对绑匪内心的深入挖掘。当然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绑匪这一类危害社会的人群,不能塑造得过分深刻,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另外,这个案件由于性质特殊,在整个破案过程中,案子内情都是高度封锁的,如此便造成了社会和大众在这一事件中的缺位,媒体无报道(这或许是“中国特色”?),社会无关注,观众一直看着警察们被绑匪玩得团团转,虽然背景音乐一直努力营造出千钧一发的紧张气氛,但是戏剧和事件本身的张力还是缺乏,没有层分缕析的戏剧结构,而且还是看一个已经知道是大团圆结局的案子,过程并不那么吸引人,所以观感就一般了。

其实,在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里,一个事件的膨胀、发酵一定会有各方的推动,而这些推动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却是失去控制的,并且还会导向不可逆的可怕后果,比如戴安娜王妃的车祸,是由于媒体围追堵截;比如台湾女星白冰女儿被绑然后撕票,也因为媒体大幅报道而惹怒绑匪,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如今也不是消息闭塞的年代,我们不可能忽视不见,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的电影行业,却对这样的选材主动封锁上了大门。作为普通观众,还是很希望能够看到有这一类题材的电影。

【文/水兵月】

正方:国产犯罪片商业探索的力作

在电视剧领域,“公安剧”或曰“涉案剧”曾经一度风靡荧屏,收视爆表,这种盛况直到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涉案剧不的上黄金档”的调控政策才得以偃旗息鼓。电影虽未出台禁令,其实同样受到风格和尺度方面的制约。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犯罪片在中国电影中大致有三种展现方式,以《命案十三宗》、《征服》扬名的公安剧导演高群书都试验过:纪实路线的《千钧。一发 》、《神探亨特张》,商业路线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西风烈》,坊间口碑不一,但从票房和传播的角度来看,都不算太成功。直到去年开始,《白日焰火》、《杀破狼2》、《烈日灼心》等一批艺术水准和商业表现都不错的电影才把犯罪片这个类型重新推到公众视野。《白日焰火》是西方黑色电影的汉化,《杀破狼2》把韩国犯罪片短兵相接的凌厉感植入华语片,《烈日灼心》在猫鼠游戏中突出救赎主题,直指人心……中国犯罪片逐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商业道路。

用“犯罪片”而不是“警匪片”来界定《解救吾先生》,是因为后者总是让人联想起香港导演对这个题材的处理方法,在我看来,丁晟上部作品《警察故事2013》失败就在于他想用港片式的警匪片方法,来拍发生在大陆的犯罪故事。韩国的犯罪片十分发达,据我观察,大致有三个类别:第一种是快意恩仇、血肉横飞的“复仇故事”,以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为代表;第二种是以小见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之作,被很多人称赞为“最好的韩国电影”的《杀人回忆》就是代表;第三种是融入侦探、悬疑因素,强调故事的戏剧性,设置许多反转。就以中国具体国情而言,韩国犯罪片的三种类型都挺难移植,但是我依然认为这部“真实揭秘明星绑架第一案”的《解救吾先生》,完全可以和上文提到的三部作品一起并列,荣获“中国犯罪片商业路线探索奖”。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尽管早就知道故事改编自“吴若甫绑架案”,但是在电影院看到“本片改编自真实案件”还是略有感慨,毕竟这是一个盛产“本片纯属虚构”的国家。这部给我电影最大的触动就是真实感,快速剪辑、手持摄影拍出的北京街景和京郊场景,感觉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在场感。这也是今年在看网剧《心理罪》时的最直接的感受,之前的公安剧因为骨子里的宣传色彩,总是给人一种“间离感”。选择明星绑架案是个讨巧,因为不用宣传就很有话题性,但关键还在于如何表现这个故事,就算是“政治任务”拍得精彩也算能耐。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解救吾先生》塑造了中国电影难得的一位立体丰满的反派角色,王千源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部电影在剧作上走了一步险棋,因为开头很快最大反派就已落网,而最终的结局大家都能猜到,这部电影面对的难题就是:如何在观众知道了开头和结尾的前提下,把这个故事讲得好看?导演用了倒叙和补叙的手法来调节电影的节奏感,王千源饰演的反派尽管来势汹汹,很有压迫感,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把控主动权,和警方略带黑色幽默的聊天一方面丰富了人物,另一方面也调整了影片节奏,紧张之中略带舒缓。

王千源表现出的那种进监狱似进宾馆般轻松自如、和警方谈笑风生中流露出的致命的自负、匪夷所思而又自信满满的亡命之徒世界观,打破了国产电影对犯罪分子脸谱化的处理,有点好莱坞电影中反派“邪魅化”的意思。刘德华的表演也很精彩,从头到尾基本上是靠上半身演戏,他演得到位和本身是演员有很大关系,会对角色有很多“移情”化的处理,相比之下,刘德华费了半天劲扮农民演的《失孤》就略输一筹。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拍当代题材尤其是涉及到国家机器部门,会有很大的限制:比如反派不能太嚣张。王千源演的这个角色采用黑色幽默处理可能也有出于弱化反派气焰的考虑,但事实上它呈现了另一种犯罪片的拍法和质感。类型片的作用只是说提供电影工作者大致创作框架以及给观众一些预先期待和理解空间,并不是有一个成熟的公式可以面面俱到地套用。我不认为发生了重大案件媒体跟进才是犯罪片的固定拍法,事实上在中国发生了类似事件,以“维稳”为首要目的,基本上都是封锁消息的,就如电影开头所展示的那样。所以,本片没有其他社会力量跟进不是缺陷,而是实事求是。

好片?庸片? 《解救吾先生》未映先掐

《解救吾先生》是今年犯罪片成气候之后又一部优秀的作品,正如暑期档票房喷涌可以让“圣妖侠”实现共赢,国庆档的国产片应该也可以百花齐放。《解救吾先生》之后,还有《心迷宫》和《东北偏北》等同类作品,国产电影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经历了“小清新”(青春片、爱情片)的审美疲劳,似乎正在往“重口味”的强刺激方向发展。

【文/杨文山】

End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