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卧床不起的“运动器官症候群”
编译:小君头
大家知道“运动器官症候群”这个词吗? 很多人都知道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但不知道运动器官症候群。事实上,运动器官症候群与三高和老年痴呆症并行,是造成卧床不起、需看护状态的3大原因之一,中老年人应需特别注意。但目前为止对其认知度并不高。 因此,小编在这里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运动器官症候群”的基础知识吧。 ■运动器官症候群是? 运动器官症候群是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于2007年提出的新概念。其日语名字为“ロコモティブシンドローム”,而ロコモティブ是“运动的”意思,シンドローム是“症候群”的意思,因此称为运动器官症候群。它是指肌肉、骨、关节等运动器官出现运动障碍,站立、走动的移动机能呈低下状态。 运动器官随年龄的增长其运动机能会下降。虽然现在觉得没问题,但仍需十分注意,特别是那些在家里容易绊倒、单脚站立穿不了袜子的人们。 如果这种状态放置不管,骨、肌力、关节等的机能会更加下降,最终会导致需看护、卧床不起的状态。这个运动症候群的概念之所以被提倡,是为了提高运动机能低下的人群的意识。 ■那如何预防呢? 养成日常运动习惯是关键。但是,每天愿意去健身,到附近的地方散步的人不多。但预防运动器官症候群,即使在室内进行简单的运动,也会收到不少的效果。例如,在室内,单脚站立保持平衡感,做深蹲锻炼肌肉的力量,这都是预防运动器官症候群的方法。另外,上班时不搭电梯,而走楼梯的话,也会有效果的。 骨头的量和肌肉的量在20岁到30岁是高峰。因为在这之后骨和肌肉会慢慢退化,到了四五十岁便感到身体的衰弱。如果那时还简单地认为“上年纪了没办法”的话,未来等着的可能是卧床不起的生活。想要能健康长寿地生活,还请预防运动器官症候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