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20160117期六集纪录片《首钢大搬迁》第五集

偶遇汪波
2016-01-17 19:12:46

探索发现20160117期

  回顾十年搬迁历程最难忘的事件时,时任首钢董事长的朱继民只说了四个字:职工安置。首钢大搬迁后,首钢京唐公司能承接再分配的人员不到5000个岗位,还有6万多职工需要重新安置,如果算上非钢产业和家属在内,将有近20万人的生活发生变化,稳定已是各方关注的头等大事。

  2010年11月,首钢职代会通过了《首钢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按照计划,首钢分成钢铁业本身;自身的非钢产业,以及在原址上发展创意产业和服务产业等几条渠道对职工进行安置。此外,职工还可以自主就业。

  曾担任首钢4号和1号高炉作业长的蒋辉和留守职工,在老厂区3号高炉前,用91根钻杆焊接了一个名为“腾飞”的雕塑,既有对老首钢91年历史的怀念,也有对首钢未来的祝福。现在,最终选择留下来的蒋辉,每有参观者来访时,都会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这些高炉曾经的故事。

  曾在炼铁厂食堂工作的王秀琴选择了自主创业,接手一家养老院后做起了院长,从最初的内心挣扎,到在新环境下重新上岗,王秀芹和许多人一样,开始了新的人生。到2011年,首钢已有1.4万人选择了自谋职业,1.61万人转岗到了新单位,6.47万职工全部分流完毕,这是首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对另一些首钢人来说,从2004年起便开始了聚少离多的生活,迁钢、首秦和京唐公司,成为首钢人的三个新家。

  年过五十的炼钢作业长张新国,面对全新的现代化炼钢设备开始接受知识结构更新的挑战,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熟练掌握了“一键式炼钢全程电脑控制”新技术,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放弃去北京工作机会的研究生陈铎,则成了海上钢城里电气自动化改良实验项目的带头人;还有像朱志宏和郝文静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一同来到曹妃甸新首钢艰辛创业,收获爱情……

  首钢大搬迁十年之后,曹妃甸从一座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已扩张为210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除了来自北京的4500名职工外,首钢京唐公司还迎进了5000名高校毕业生,作为一支拥有现代化高端技能的生力军,他们是新一代的首钢人。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1月17日21点59分首播,次日14点19分重播,敬请收看!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