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92核潜艇:千锤百炼方成国之利器
092型核潜艇在研发之中,取得了很多技术突破。第一是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技术。它是导弹核潜艇研制的重大技术关键。由于导弹将先后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运动,大海的波浪将会影响到导弹的正常出水姿态,另外,当潜艇在发射深度航行时,艇的垂荡、摇摆等也将会影响到导弹的发射,它涉及到潜艇的操纵性能和耐波性能。在潜艇的操纵方面,要考虑潜艇在发射深度低速航行的可操纵性、控制发射时和发射后艇的垂直深度变化、艇的航向稳定等等。对于导弹核潜艇而言,在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时,潜艇的姿态和入水深度都难免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进行了导弹齐射之后,所以在设计的初期,为了满足导弹发射时的操艇要求,092艇就比091艇加大了操作舵面的操纵面积,同时通过仿真计算和仿真试验,研究艇在发射情况下的运动变化,使之满足导弹发射的要求,在耐波性方面,艇的横摇角、纵摇角以及相关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摇摆的周期都要控制在导弹发射的允许区间之内。
在这个方面,美国初期建造的导弹核潜艇为了减小摇摆角,采用了60多吨重的稳定式大陀螺,这个增重对于潜艇而言是很大的,不过为了获取可靠的水下核力量,这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由此可见稳定潜艇发射导弹的深度和摇摆角度区间是多么的重要,前苏联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了稳定在发射的深度区间,甚至在技术条件本能够做到一次齐射多枚导弹的情况下,转而选择了分次发射,就是为了保证潜艇始终稳定在发射导弹的各种区间之内。 我国在进行多次模拟测试之后,并未采用稳定式陀螺的办法,而是转而采用了一种瞬时补充水仓的技术,用以确保潜艇的姿态均衡,经过后期的实艇试验测试,最后确定潜艇的摇摆参数可以满足巨浪导弹的发射要求,设计是成功的,这是我国自己开辟的不同于美苏的另外一种稳定性技术,体现出我国潜艇设计人员的无穷智慧。
1972年7月31日,在那个40多年前的建军节前夕,092核潜艇第一次在水上进行了巨浪1型潜射导弹的模型弹发射测试,试验取得了成功,成为当时海军送给全军的建军节礼物,而在1974年1月,092型核潜艇在茫茫大洋的海底,进行了水下发射导弹的测试,这次测试092艇共发射了5枚模型弹,模型弹的发射全部成功。 1982年10月12日,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装载着巨浪1型潜射导弹的遥测型实弹出港,驶向预定海域,到达目标海域后,092艇迅速下潜,进入发射深度,随着中央领导的一声命令,一枚巨大的潜射导弹破浪而出,迅速飞向空中,发射试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1982年10月16日,092艇全体艇员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 这些模拟发射试验的成功,证明了我国水下遥测技术和瞄准系统以及发射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092型核潜艇是具备水下核打击的能力的,同时也为我国对下一代导弹核潜艇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是导弹舱的结构设计。它是导弹核潜艇研究设计必须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导弹武备的要求,导弹舱的直径很大,舱段较长,加之发射导弹的需要,导弹舱还要开设双排大开孔,这使得结构和力学特性更加复杂,导弹发射后,为了稳定潜艇姿态,还要进行潜艇的补水舱调整,而潜艇导弹发射舱口的水下打开和关闭,也是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当时可供我国研发人员参考借鉴的外国资料很少,最终对发射筒的固定方式进行探讨之后,决定使用支撑式结构,而非苏联核潜艇常见的悬挂式结构,同时建设了导弹舱室的1比4和1比5等比模型舱,用以验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导弹发射筒的变形指标,同时还验证了导弹舱段的部分机械结构的水下运转性能。
而在导弹发射筒盖打开和关闭的技术上,我国采用了均压系统的设计,用以保证092艇在水下发射导弹时,发射筒上盖内外压力均衡,使其能够顺利打开,同时当上盖开启后,保证发射筒口薄膜上下压力均衡,使得导弹在出筒前能够安全的处于和海水隔离的空间内,这是一种冷发射的设计,与苏联常用的潜艇水下热发射技术也不尽相同,该系统是发射导弹的关键性系统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导弹发射成功的重要条件。经过研发,我国设计出压力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具有精度高,跟踪性好,操纵简便,噪声小,易维护等优点,由于均压系统的协调性能不错,092艇在多次水下发射测试中,艇、弹、筒的协调非常顺畅,保证了导弹的正常发射。 同时,导弹舱还要求安装自动的温度湿度控制设备,保障导弹能在潜艇上长期贮存,减少导弹核潜艇不必要的停靠码头装卸导弹的次数,核潜艇上有一整套完善的导弹舱温度湿度调节系统,他的研发成功保障了导弹能够长期贮存,并且始终处于完好的待发状态,着将会保障核潜艇具备真正的战略值班部署能力,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水下的发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