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如懿 原型是什么样子?

1条回答
遇上你 关注
2018-08-07 08:04:34

家世背景

继后出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月11日),她比丈夫乾隆皇帝小7岁,比孝贤皇后小6岁,比淑嘉、纯惠两位皇贵妃小5岁,就算是剧中一直称她为“姐姐”的愉妃历史上也比她大4岁,潜邸众人中当属那拉氏年纪最小。她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不太可能是“如懿”,因为在内务府档案里,乾隆身边有个小太监叫“如意”。也不太可能是“淑慎”,因继后几次册文都提到她“持躬淑慎”。乾隆四十一年,书生严譄上疏为继后鸣冤,称“纳皇后”云云,乾隆勃然大怒:“ 严譄乃微J莠民,何由知宫闱之事?且何由知有纳拉氏之姓? ”皇后的姓民间尚且不能知晓,更何况名?“淑慎”二字既在册文中出现,那么,基本上不可能会是继后的闺名。同理,“娴”字即为继后封号,也不大可能出现在继后名字里。

继后姓辉发那拉,清史稿记载的乌拉那拉为误。她本籍镶蓝旗人,是辉发国主的后代,但到她这一代已经没落,父兄在仕宦上并不算亮眼。其父讷苏肯终身只有世袭的正四品佐领一职,哥哥讷礼承袭父亲的职位,也只是佐领。“继皇后的家世,如果单从品级来看,并不太起眼,其祖父担任过副都统,伯父则担任过护军参领,虽然算得上是高级官僚,但是跟尚书、都统等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家族虽然出身辉发部长后裔,但是远不如其近亲镶红旗的通贵等家门第高(通贵也是王吉砮之孙,其支有世管佐领和世爵传承),还只是在旗人中等世家的范畴之内。”(转自橘玄雅的博客)在她历次册封的册文里,封皇贵妃以前都没提到过“名门”二字,而包衣出身的贵妃、嘉嫔都有“笃生名族”、“早毓名门”等字样,在清中期,国主后裔的身份已经没那么举足轻重,不论这层身份的话,她的家世应与同样有世管佐领的嘉嫔相仿。

虽是没落世家,但那拉家学应该不错,继皇后的侄子讷苏肯写得一手好汉字。继皇后的四十岁生日礼物里,出现了慎郡王山水画册,可见那拉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在穿戴档里,乾隆几次让皇后为他做贴身衣物,可见继后做得一手好女红。在雍正十二年的选秀里那拉能在秀女之中脱颖而出,被指婚给当时已经近于公开的太子宝亲王,也可以佐证那拉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讷苏肯(那拉侄子)、张锡銮等三人书札

嫁入王府

目前,那拉氏嫁入宝亲王府的时间已经被考证了出来,是在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八。已知高氏被封为侧福晋是雍正十二年三月,也就是说超拔高氏在前,迎娶那拉氏在后。那拉氏成婚后仅九个月,雍正驾崩,宝亲王弘历登基。登基后一个月,乾隆便诏封那拉氏为娴妃。“娴”在《说文》里解释是“雅也”,曹植的《静思赋》里写道,“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晔而流光。”而据内务府《鸿称通用》记载,“娴”字满文释义为“elehun”,意为恬然的、安和的,此时那拉氏仅有18岁。在册封她为娴妃的册文里,乾隆也提到,“尔庶妃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早着令仪”,也许这个年轻姑娘安静柔美的气质给妻妾众多的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赐给了她“娴”这个封号

为妃为后

此后那拉氏在宫中度过了十年的娴妃生涯,这中间乾隆的潜邸旧人们都频有生育,而年轻的娴妃则一直无出。但从乾隆初年的宫廷档案来看,乾隆对娴妃还是很优渥的。乾隆七年正月,皇帝赏赐西瓜灯的名单上,娴妃的名号仅次于皇后,列于后宫第二位。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贵妃高氏病笃,乾隆下旨诏封贵妃高氏为皇贵妃,娴妃、纯妃为贵妃,愉嫔为愉妃,魏贵人为令嫔。二月,乾隆给新晋的娴贵妃、纯贵妃提高了仪仗标准

《清高宗实录》:乾隆十年。乙丑。正月。○乙未。谕、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奉侍宫闱。慎勤婉顺。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愉嫔、著晋封为妃。魏贵人、著晋封为嫔。以昭恩眷。钦此。特行传谕。该部将应行典礼。察例具奏。
二月○甲寅。○谕、嗣后皇贵妃、贵妃仪仗内。红缎曲柄伞。著改用金黄色。妃、嫔仪仗内。著添用红缎曲柄伞一柄。

娴妃能超越一众有子的潜邸旧人晋封贵妃,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荣耀,因为清代妃嫔晋封,大多是看资历、看子嗣,且乾隆以前,没有双贵妃并封的例子。与娴妃一起晋封的纯妃是两个皇子的生母,册封时已经第三次怀孕,资历深厚。潜邸中进门最晚、也无子女的娴妃,在这十年间和乾隆皇帝的感情应该是在逐渐升温的。除去初封的高氏,乾隆帝所有贵妃中,那拉是最年轻的一位。

允正中宫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孝贤皇后在东巡途中病逝。四个月后,乾隆宣布准皇后人选为娴贵妃那拉氏。但其实在这四个月中,继皇后花落谁家早已有迹可循。

三月十一,孝贤皇后崩逝于德州

三月十七,上还宫

三月二十二,养心殿西耳房装修挪至东耳房,乾隆还特意嘱咐挪装修要等到去圆明园之后。此时距离皇后崩逝还不到半个月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科普:养心殿东耳房是皇后居处,西耳房是贵妃居处,东西围房是妃嫔居处。也就是说最晚在二十二日,乾隆已经在两位贵妃中敲定了继后人选。同月,娴贵妃手下增加三名宫女,接近皇后标准(据嬷嬷妈妈里底账)。从中可以看出此前西耳房也是那拉住的多,没理由那拉搬去东耳房用纯贵妃在西耳房的装修

三月二十六,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东耳房东三间内改作装修钦此。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四月初七,养心殿东耳房东三间内改装修讫

四月十四,娴贵妃侄子讷苏肯授三等侍卫兼乾清门行走

四月十五,乾隆驾进圆明园

四月十六,东耳房内挪得装修讫。此后,东耳房内陈设做了一系列改动

四月十七,驾回宫

十七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东耳房西次间西稍间内铺高丽凉席,下铺芦苇。寝宫内床上俱换新毡子。再东次间北边添一高床,棚格穿堂内做楠木春橙两个,衣素垫两个。再现做的落地罩不必安在明间,得时交三和有用处用。钦此
二十二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缎两块。传旨东耳房床上着做篾子凉席五块,交出青缎沿边。钦此。于本月二十八日将凉席五块持进铺讫。
五月二十九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东耳房西稍间随地方做楠木桌一张。钦此。于六月十二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做得楠木桌一张持进安讫。

六月二十一,孝贤皇后丧百日满

六月二十二,军机处呈进所拟册立皇贵妃谕旨,朱笔改册立谕旨,明日再述(据《军机处随手登记档》)

七月初一,正式下诏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公开准皇后人选。热衷于cos爷爷康熙的乾隆这次没有仿照康熙朝孝懿仁皇后封皇贵妃的礼仪,而是效仿曾祖顺治封董鄂妃的典礼,“国朝顺治十三年、册立皇贵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翼日颁诏天下。典至崇重。今应仿效前规。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七月初七,早膳延春阁抱厦下同皇贵妃 纯贵妃进膳(节次照常膳底档)

七月初十,官房赏给讷苏肯。

七月三十,皇贵妃家抬入正黄旗。

关于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之分,引用一下橘大的回复

乾隆十四年,后妃仪仗普调,添设太后、皇后仪驾14件,皇贵妃仪仗15件,贵妃仪仗7件。所有皇贵妃仪仗内车舆均用明黄,写入会典。改皇贵妃仪仗内金黄曲柄伞为明黄曲柄伞,增添明黄八人仪轿。在此之前,皇贵妃仪仗与贵妃相同,且仪仗内没有明黄物件(见《皇朝通典》、《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也就是说这次普调,不仅将皇贵妃、贵妃区分开来,更是加崇了皇贵妃的地位,使之成为宫中除帝后外唯一能使用明黄仪仗的主位。传说中的“皇贵妃位同副后”,大概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四月五日,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册封礼。初七、初八,恭上皇太后徽号奏书、册宝。四月九日,以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并加上太后徽号行庆贺礼,颁诏天下,诏书内恩款凡18项,并遣官祭告各地山川神灵、历代帝王,典至崇重。嫔妃命妇于交泰殿向皇贵妃行六肃三跪三叩礼,这些都是皇后标准的礼遇。

关于册封和加徽庆贺礼合并的记载

乾隆十五年六月十一,孝贤皇后27月丧期满。七月初十,下旨诏封那拉氏为皇后,典礼择于八月初二举行。关于立后过程,详见微博文章:继后那拉氏的立后过程可以肯定的是,乾隆并不是被逼立后,在册立那拉氏前,乾隆就给了她种种皇后待遇,就连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也是乾隆为了那拉氏首创的。一般来说,摄六宫事皇贵妃低于皇后高于普通皇贵妃,拥有许多皇后专属的特权,并且在册文里会明确指出“摄六宫事”。清朝的摄六宫事皇贵妃仅有两位,分别是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和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清史稿记载:

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礼七 嘉礼一)“乾隆十三年,定皇妃摄六宫事,体制宜崇,祭告如册中宫仪。”(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那拉氏以后的清朝皇后被免去了册封时接受贺笺的权利,而这项权利那拉氏在皇贵妃时期就拥有了;皇贵妃册封礼遣官祭告了各地山川神灵、帝王陵寝,清代以册立后妃祭告各地神灵的仅有4次,那拉氏一人占了两次,因册封皇贵妃祭告神灵的更是仅有她一例;册封皇贵妃时颁诏的18项恩款在清代立后诏书中也是少有的,能超越的仅有第二年正式立那拉氏为后时的19项恩款;乾隆十四年还因为册封皇贵妃和平定金川专门为太后加徽号“康惠”,而按照惯例,只有立后才给皇太后加上徽号。清代妃嫔中享此殊荣除了那拉氏也仅有董鄂妃。

《清皇室四谱》里对崇庆太后加徽的记载

孝贤皇后丧期满仅一个月,乾隆即下旨继册中宫,不久又宣布将与新皇后在典礼过后巡幸嵩洛、展谒祖陵。因此不存在什么乾隆拖延立后的说法,更没有打压折辱,继后的皇贵妃是全面升级的。且立后过程循序渐进,从搬入新居、增加宫女,抬举娘家,到公开准皇后身份,一步步铺路,筹划得当。在乾隆四十三年的金从善案中,皇帝也承认:“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册立那拉氏,是皇帝自己向太后“奏闻”的结果,说太后剃头担子一头热,明显是不准确的。

母仪天下

那拉氏正位中宫后,和乾隆的关系更加亲密了。立后大典不到一个月,乾隆就带着她巡幸嵩洛、展谒祖陵。回宫不久,又陪驾南巡,之后又去了木兰秋狩。乾隆十九年她三十七岁生日后,皇帝还带着她回了一趟祖籍辉发古城(今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并在这里留下了几篇诗作。册立后的四年里那拉氏连生了二子一女,她开始生育时35岁,在乾隆后妃中算是年纪最大的,但数量比之适龄生育的后妃仍然不遑多让。生下幼子永璟时,那拉皇后已经是38岁的高龄产妇了。以下是搬故纸时间

《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七年四月 ○乙卯。上还宫。  ○户部议准、四川总督策楞疏称、大宁、荣县、威远、等三县。新添榷课增引。请于发川余引内照数给发。从之。  ○丙辰。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皇十二子永璂生
○庚申。(永璂降临人世的第五天)○大学士管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下江淮、扬、徐、海、等属。四月以来。天气晴和。又得时雨霡霂。二麦秋实。愈见坚好。大概均得丰收。现米价无增。民情宁谧。得旨、欣慰览之。北省今春及入夏。雨旸时若。二麦可定丰收。又皇后已生皇子。一切顺适吉祥。卿其同此喜也。

约在永璂出生第二或第三天写的御制诗。顺便提一句,乾隆十七个儿子里,出生时能让他写诗庆祝的,只有孝贤皇后的永琮和那拉皇后的永璂。

视朝旋跸诣畅春园问安遂至昆明湖上寓目怀欣因诗言志(这标题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早朝之后去畅春园问安然后到了昆明湖看啥都开心于是写诗把这份开心记录下来嘿嘿嘿”)视朝已备仪,弄璋重协庆(适中宫诞生皇子),天恩时雨旸,慈寿宁温清,迩来称顺适,欣承惟益敬,湖上景愈佳,山水含明净,柳浪更荷风,云飞而川泳,味道茂体物,惜阴励勤政

永璂的名字也很有意思,“璂”,是皮弁里缝合处镶嵌的玉饰,明代《诸司职掌》云:“皇帝皮弁,用乌纱帽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各缀五彩处十二,以为饰。”民国收藏家赵汝珍的《古玩指南-玉器》里也说:“天子之冠十二会则十二璂,以次第降,为贵J之等。”赵汝珍曾任清末大理寺少卿,对于清代皇家服制应该是有一定了解的。永璂出生时乾隆对他曾有着怎样的希望呢?我们不得而知。

幼子永璟出生当天乾隆的行程。起居注一般记录皇帝当天行程和经手政务,没有记载,很可能意味着当天乾隆为皇后专门陪产去了。

乾隆十九年二月初十,皇后生日当天的乾隆帝起居注。那拉皇后好几年的千秋节,乾隆起居注里都是空白的。

当天乾隆在圆明园

皇帝可以放假,妃嫔们可不行。乾隆十九年皇后千秋,总管马国用传纯贵妃等位伺候皇后饽饽二桌、酒膳三桌、肉四桌、黄盘酒膳一桌······(据膳档,省略号内为筵宴膳食)

乾隆十九年二月初十膳档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皇后千秋令节,恭遇皇上奉皇太后銮舆南巡。是日皇后具龙袍补服,率贵妃、妃、嫔诣皇太后行在宫行礼毕。皇后率贵妃、妃、嫔诣皇上前行礼礼毕。皇后御行在宫升座。贵妃、妃、嫔于皇后前行庆贺礼礼毕,贵妃、妃、嫔俱退。

类似史料还有很多,详见微博#那拉皇后#

失子亡母

快乐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打击便接踵而至。

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酉时,皇五女夭折。二十二年三月母亲郎佳氏去世,七月二十四日子时,皇十三子永璟夭折。在这前后,乾隆潜邸里那些陪她度过半生的姐妹们也纷纷离开,此后她的生命中就很少有什么大的事情,在档案里,她大多是作为礼仪性的人物出现,比如为太后祝寿,为皇帝代呈御笔佛经;

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太后七旬大庆,皇后奉旨,在寿康宫进御笔贝叶长生汉字金字无量寿佛经一套,共计二部。

或者为庶子女祈福,迎送痘神娘娘;又或者参与到妃嫔册封礼中,接受内外命妇的朝拜。

乾隆二十四年,令贵妃册文:尔令妃魏氏。素娴女诫。早侍掖庭。勤慎居心。柔嘉著范。钦承圣母。供内职以无违。敬佐中宫。禀徽音而有恪。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八日,礼部为礼仪事宜制清吏司案呈,恭照五月二十一日巳时册封慎嫔、容嫔所有受册行礼仪注,本部业于五月十八日进呈,相应抄录粘单知会内务府:······内女官引慎嫔、容嫔赴皇后宫行礼,内监奏请皇后升座,女官引慎嫔、容嫔于皇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礼,礼毕皇后还宫。慎嫔、容嫔俱出。为此谨具奏闻。

偶尔,她也会动手为皇帝改改衣服、做做荷包

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胡世杰传旨:“袍子领子小些!到家里着皇后放样。巡幸褂抬肩转身最小,亦着放样。”(《穿戴档》)此时乾隆在从泰陵回京的路上。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胡世杰传旨:金银线东珠押豆火燫怎么不伺候万岁爷带随?又传旨降东珠押豆火燫拿来伺候呈览。总管马国用等随将火燫二把交与胡世杰奉至御前呈览。奉旨:将东珠押豆一个摅下交于皇后重做一把火燫来。

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这段时间她似乎醉心于佛法之中,可能青灯香烟,才能陪她度过漫长的人生,度过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

风云突变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早膳之后,晚膳之前,那拉断发,请求出家,鉴于第二天就是乾隆一行人返航的日子,所以那拉的心愿应该是在江南水乡了此余生。然而,此举却触怒了乾隆,那拉被提前一日加快速度送回宫中。一开始,乾隆令福隆安日行两站加紧回京,沿路马匹纤夫都必须准备充足。

乾隆朝上谕档

后来也许是继后态度缓和,乾隆态度也有所软化,令福隆安“酌情行进,无需过急”。此时乾隆应该还未有废后之心,因为继后在回程途中还让官员筹备接驾。

闰二月二十一日 寄谕福隆安。派伊扈从皇后,护送启程时,曾令日行二站。今据安泰返回所奏看得,途次行进尚好,全然无事。既然如此,前往彼处何需过急。倘若过快,地方官员不及筹备,且当差纤夫等人必怨辛苦。应估计路途远近,酌情行进,无需过急。随后,朕降阿哥之旨发伊处。——《寄信档》

闰二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报皇后回京查办沿途水路营盘及河道事,出自军机处录副奏折。在皇后回程途中,官员依然需要准备沿途接驾、查看沿途水路河道情况等事宜,说明皇后并不是被秘密遣送回京的。

闰二月二十八 底档里皇后回宫

闰二月二十八日皇后进宫,每日所用吃食份例俱照拨用份例用,侍候膳太监5名,厨师2名,西暖阁膳房当差太监3名

然而在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里,三月初三,皇后才到山东。

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

三月初五日,还有地方官员恭候皇后御舟事由的折子

三月二十三日,皇帝甚至还下了一道嘉奖皇后侄子讷苏肯的谕旨。议叙,清制对考绩优异的官员,交部核议,奏请给予加级、记录等奖励,谓之“议叙”。

○又谕、据绰克托奏、自伊犁行抵雅尔。官兵马匹。全无伤损。粮饷器什。亦俱运到等语。此次带领移驻官兵。行走甚属妥协。绰克托、伍岱、讷苏肯、俱著交部议叙  

三月三十 寄信档里福隆安等回京

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奉上谕:顷据福隆安奏称,本月三十日将抵京城。等语。著寄谕福隆安,兹令英廉于二十三日,由顺河集启程追赶伊,有谕旨。福隆安奉此旨后,不过行一二【原档空缺】,英廉即可追上;或酌情择一处暂宿,务于入京城前,等候英廉前去传旨再往。

大约在乾隆回京后,情势便忽然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了。

四月二十一 乾隆回京 进圆明园

四月二十五 皇太后回京 进畅春园

四月二十六日,贵妃内廷主位前往畅春园恭请皇太后安,皇后没出现。五月初一 驾进宫。初二 侍郎阿永阿因力谏不可废后被贬往新疆。初十,在大臣们极力劝谏之下,乾隆放弃了废后,谕旨晋令贵妃为皇贵妃。五月十四,收缴四份册宝夹纸,后位不废而废。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七 皇后娘家拨回原旗 削去两个世管佐领。同月 讷苏肯著为三等侍卫 交乌什大臣差遣。七月初八 乾隆前往木兰秋狩。七月十四,那拉皇后去世。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永璂去世,年二十五,无子女,那拉皇后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丝血胤,也终于断绝。

以下是乾隆三十年十五阿哥请安折里的内容

“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怎么礼、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他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对于皇后剪发,乾隆自己也是震惊且疑惑,剪发时皇帝并不在场,也并不清楚皇后剪发的原因。因此他又是让人观察皇后接旨时的反应,又要审问宫女,“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还猜测“她平日恨我必深”。如果皇后在剪发前就与皇帝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譬如阻止妃嫔晋封或者为儿子讨要储君之位,皇帝根本不需要这么大动干戈。橘玄雅的博客提到过继后剪发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引用如下:

目前存留的宫廷档案中,有作为继皇后当时最重要的本家血亲,继皇后的侄子副都统讷苏肯,在遭遇继皇后纳喇氏杭州事件之后的奏折,即使在乾隆三十年当年。其中说道,作为继皇后的侄子讷苏肯,接到上谕密信的时候,是在乾隆三十年六月二十日。当时,他所收到的,是乾隆三十年三月初三日的由高宗行辕发出的密信上谕。在这份密信上谕中,高宗说道:“前近,朕恭侍皇太后驾临杭州,正欲返回,于启程前之日,皇后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发。身为皇后,所行如此,着实不像话。”(原档为满文,此为翻译版本)由此可见,作为继皇后纳喇氏的本家,得知的信息,依然是后来高宗在上谕中提到的“自行翦发、意欲出家”。

那拉氏身为皇后,却“自行翦发、意欲出家”,对宫廷生活毫无眷恋之意,让乾隆认定“她平日恨我必深”,因此也不难解释后来乾隆为何对这位共枕三十余年的妻子如此冷酷:皇后有错在先,藐视国俗,忤逆君上,不曾废后已是仁至义尽。“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

目前关于继后剪发原因的揣测里,有一种“封妃剪发说”,猜测那拉氏妒忌令妃得宠,为阻止令妃封皇贵妃,愤而断发。且不说皇贵妃和皇后还有差距,皇贵妃是否摄六宫事都有很大区别。即便乾隆要晋封皇贵妃,那拉氏也无权干涉,更何况她自己曾经是尊荣的摄六宫事皇贵妃,令妃后来只是晋封普通皇贵妃,能给皇后带来什么危机感呢?若乾隆真要宠妾灭妻,在皇后忤旨断发的第二天就可以晋封皇贵妃了,但继后剪发后乾隆还是纠结迁延了不少时日,事发后三个月才下定决心收回册宝提拔贵妃。至于令皇贵妃搬进象征皇后地位的养心殿东耳房,更是在皇后剪发八个月后(乾隆三十年十月,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且第七次怀孕的情况下进行的。与那拉氏的继立速度相比,实在不能算快。认为继后为阻止令妃晋封皇贵妃而剪发是很明显的倒果为因。

子女状况

那拉皇后与乾隆共育有二子一女,孩子们的生卒时间如下:

皇十二子永璂,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庚子丑时卒,次年入葬朱华山十二贝勒园寝。著有《御制满蒙文鉴》总纲,《日课诗稿》。他曾受教于清代儒宗钱大昕,恩师评价永璂“天资淳粹,至性过人”,还因为来不及给永璂奔丧难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自己没为永璂做什么事,家里的邸报也没看见永璂去世的消息,直到一位前辈南下才告知了他这个事实,然而百日已过,奔丧无门,自己的悲伤与昔日贾谊哭梁怀王是一样。钱大昕的母亲亡故,永璂曾托人捎200两银子给老师治丧,然而等这笔钱到钱老手上时,永璂已经不在人世了。

出自《钱大昕全集》

皇五女,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时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酉时卒,葬地未详。她夭折时正值永璂生日前三天,且那拉当时怀有一个多月的身孕。后来幼子永璟早夭,也可能是那拉孕中悲伤过度的缘故。

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生,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子时卒,葬于端慧太子陵内右侧砖券中位。他夭折时仅有19个月大,比早夭的皇十子、皇十六子年纪都小,但依然有名字。“璟”,玉之光彩也,这个名字很有可能是孩子病重或者去世后起的,想想也是颇为伤怀了。

关于更多孩子们的资料,详见那拉的孩子们

容貌成谜

由于那拉相关的资料被毁得非常严重,我们无法准确的知道那拉的容貌,尤其是画像,单人像已不可寻,《心写治平》等群像作品的那拉也被努力删改,然而,那拉的相貌应该是漂亮的,在乾隆二十八年金廷标所作行乐图中,有乾隆亲做的“阏氏来备九嫔列,较胜明妃出塞图”句,其时那拉已近半百。

在如今找到的实物证据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拉身高大约一米七左右,鹅蛋脸(那时候也比较流行,乾隆潜邸清一色都是这种脸型)面容秀美,仪态大方。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在答金从善的旨意中还一再强调皇后“非以色选爱升”,不知他是否还能想起那十二年未见依然能折磨他的的女人。

那拉的长相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知道,那拉和纯惠的头骨已经被发现,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早日头骨复原。

借用一句那拉皇后历史爱好者的话结尾

我觉得那拉身上最值得珍惜的一点就是,她五十岁了,在生活不顺利的时候,还有一些自己对于生活的渴望,还会去争取,还会去挣扎,

最后,欢迎关注微博话题#那拉皇后#,了解历史上的如懿。

本文内容部分来自微博@Ahhh--Meow@小羽歌歌@yuanmeng--318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