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豆瓣9.5分纪录片,带你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我来告诉你
2019-06-09 13:23: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太空探索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全球科技快速发展下对太空的实质开发,对待宇宙浩瀚的星辰,无尽的未来,广阔的空间……人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渴望与勇气,但同时也充满着与生俱来的崇敬与畏惧。

如果说去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科幻娱乐纪实巨作《火星时代》所表现的是人类探索太空,开发太空时的艰难曲折以及贯穿其中的人性挣扎与无畏勇气。

那么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这部BBC年度巨制《行星》则以渺小人类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宇宙的创世神话,数十亿年的行星变化、毁灭与重塑在短短数十分钟的逼真特效画面中展露无遗,宏大而磅礴的配乐更给银幕前的观众们带来犹如神话史诗般的振聋发聩。

在第一集《类地行星》中,透过影片拟人而生动的叙述、逼真而绚丽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类地行星诞生的不易与艰难。

片中以水星为例,一颗类地行星的诞生,由行星胚胎开始,首先需要的是恒星的照耀,却又不能距离太近,太过炎热。在太阳系诞生之初,行星胚胎大多形成于火星轨道附近。因为那里离太阳既不是很近,也不是很远,这样才能形成较为适宜的大气层,并最终孕育出生命。

伴随着影片旅程的继续,我们跟随如同宇宙旅行般的镜头,沿着太阳系继续向外,穿越厚厚的硫酸云团降落于金星。

这里就像一个炼狱,一个高温高压的大压力锅,70年代末时,在美苏太空竞赛最激烈的时候,苏联的金星号探测器历经千辛万苦,才成功着陆于这颗星球,然而仅仅127分钟后,探测器就完全融化。在影片画面中,荒芜恶劣的地表环境,挑战极限的大气温度和突如其来的气象灾难,都在向人们展示为什么这是整个太阳系中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

但它过去并非如此,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看起来与地球毫无两样,深邃的海洋广阔无垠,巍峨的山脉与火山点缀其间,但失控的温室效应,使地表的所有水分都迅速蒸发殆尽,成就了它今天的这番荒芜。

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颗星球火星,同样广阔的海洋与蕴藏生命的曙光被扼杀在较小的体积和薄弱的大气层之中。如今的火星有着极端恶劣的气象灾害和令人望而却步的昼夜温差,只剩下血红色的荒芜地表在诉说着它过往的传奇岁月。

“但是就算确实有生命的存在,也只是些简单的生命,其它任何行星都无法孕育出如你我的生命,不会有地球这样的环境。”

当影片中的讲解人布莱恩·考克斯坐在空旷而荒芜的陨石坑前,凝视着脚下那一株植物,是这样描述火星的生命存在。

看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这集纪录片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与其说它讲述的是类地行星。倒不如说它是在通过对太阳系中水星、金星和火星这几颗所谓的类地行星的就讲解间接的促使人们去珍惜当下,珍惜眼前这颗无与伦比的蓝色星球,这个我们唯一的家园。

在介绍完了水星、金星、火星这几颗人们较为熟知的类地行星,影片的视角汇聚到了土卫六,这么一颗较晚被人们探测到,却拥有所有生命存在的必要元素的星球。展望遥远的明天,怀着美好的憧憬,荧幕前的观众有着和主持人同样的期望――有朝一日,在充足的光照之下,这课冰冷的地球孪生星球能够孕育新的生命!

“人们很容易把宜居性当成各行星的永恒特征,或者是说决定性特征。地球是一颗生机勃勃的行星,因为它位于适居带中,距离太阳不十分遥远,也不十分接近。但真实情况却要复杂的多,太阳系充满了活力,行星的轨道可以改变,恒星的亮度也可以改变,昔日的宜居天堂也能变成今天的末日炼狱。”

人类与地球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共同面对未知的未来?即便行星的轨道改变我们无法控制,小行星的撞击我们无法修正,但是那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却的的确确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温室效应、工业污染、资源枯竭、物种毁灭……在珍视自然,和谐共处的路上,显然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正如影片所言,我们并不清楚漫漫宇宙中,有多少个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存在。在有些地方,太阳系的组成元素已经自动形成能够创造其他类似地球这样世界的结构,但是我们必须正视一种可能性,也许和地球一样的行星并不存在。这使得地球对我们人类而言显得弥足珍贵。

影片中的讲解人与主持人布莱恩·考克斯在幕后访谈中曾如此动情的说到,

“地球,这是我的最爱。地球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当然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孕育了文明社会的行星。文明是茫茫宇宙中最具价值,或许也是最罕见的自然结构。正是我们人类的存在让地球变得独一无二。”

在日前播出的系列剧集第二集《孪生姐妹——地球和火星》中,摄制组用拟人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色彩的双子星球演绎史。

在太阳系演化的早期阶段曾存在一个美丽的水世界。

它就是荒凉宇宙中的一片希望绿洲,但这个水世界并不是地球,而是年轻的火星。彼时的地球刚刚经历了其他星球的撞击,分裂形成了它的卫星月球,随后因为自身特性,地球上经历着一个毒气弥漫、麻烦不断的时期。

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火星内核融化的金属,使火星逐渐丧失了磁场。在丢失了磁场这个保护罩后,火星的大气和液态水全部逃逸到了太空之中,原本生机盎然的火星最终还是归于一片死寂。但随着火星慢慢陷入沉寂,地球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完整的磁场和逐渐复苏的大地,为即将诞生的生命提供了庇护所。

从这一集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火星与地球几乎同样的发展早期,以及在不同的历史遭遇下,翻天覆地,千差万别的发展之路。为对科学充满了向往的观众,描绘出一个未来我们很有可能会进行探测、移民和开发的遥远星球图景。以及为什么火星会呈现出今天的这般荒芜。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前几年的科幻巨作《星际穿越》中,伴随着浩瀚宇宙中那一艘向着无尽黑暗驶去的飞船渐行渐远,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这首关于未来与生死思考的诗作一再重复响起。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这首诗预示着人类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预示着主人公一行人不平凡的旅程,同时也展现了人类面对不可避免的灾难与必将降临的厄运时,永不磨灭的希望之光与人性之火 。

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渴求与追索,从古至今,都未断绝过。从哥白尼坚持真理的不屈展望到哈勃望远镜的执着守候,横贯千百年不变的是对宇宙无休止的探索与质朴的眷恋。

所以,数十年前的《2001太空漫游》在今天依旧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人类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宇宙探索这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影片浩瀚辽阔的壮丽景象中,观众们可以真切感悟在无限的宇宙之中,人类所有的时光加起来也不过弹指一挥间,为了一己私利而你争我斗的事情显得毫无意义。在以马斯克以及中国航天科学家为代表的新一代太空人中,人类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得到了生动而又现实的体现。

摄制团队为了制作这部纪录片,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首先《行星》中许多场景和画面的原始资料,大多都是根据以往对太阳系各行星展开探测任务时传回的大量高清图像和行星地形数据来进行精确的画面模型制作,以求纪录片能够带来最真实的观感。

其次,为了向人们展现地球与诸行星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宇宙壮丽而又绚烂的造物,摄制组在全球选择拍摄了一系列诡异奇特的具备外星地貌特征的地点,寻找到了最酷似每个独特星球的环境,于是在“化腐朽为神奇”的镜头前,我们看到冰岛成为冥王星的化身,活火山代表着火山密布、暗流涌动的木卫一,约旦的月亮谷则变成了火星。

后期人员利用这些实景拍摄画面为基础进行特效制作,以假乱真的场面让观众有种登陆遥远星球的真实感受,再现出一系列奇特而又美妙的景象。节目通过这种方式带领观众穿梭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在了解太阳系诸多行星的同时,也得以重新认识和审视地球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所拥有的千姿百态。

《行星》系列纪录片这一视觉与科学的双重盛宴日前在腾讯视频刚上线,正如片中一句旁白所言:“生命之花开遍世界的角落。”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那浩瀚星辰中的宇宙之美,能够对无数科学家与太空人们探索进取的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让人们能够活在当下,珍惜我们眼前这个辽阔无垠、绚丽多姿的家园――地球。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