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惨的90后,可能是中国最正常的一代人”你怎么看?

时代的变换

2条回答

有句老话,叫“一代人不如一代人”,这显然是一种妖魔化。而且按常理来说,时代越进步,相对代际就越强,这才是规律。我们对不同代际的整体评判,要关注其成长背景,也要关注这一代际在掌握社会话语权期间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代际表现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没有逻辑的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举个例子,许多老人慨叹现在社会风气不好,不像五十年代风清气正,因此推断出“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差远了”的结论。且不说这种对比有没有水分,最关键的是,他们忽视了代际表现的滞后性。

也就是说,老人们所怀念的五十年代,社会主体恰恰是他们的父辈,至于他们自己,当时只是个孩子,并未掌握社会话语权。所以,他们要夸的不是自己,而应该是他们的父辈。倒是他们批判的当下,与其将利欲熏心、造假泛滥等问题归咎于市场经济,倒不如审视一下自己——因为从九十年代到现在,这些老人恰恰是社会主体,一直掌握着社会话语权。至于他们批判的年轻人,在这段时期或者是孩子,或者还没出生,根本不该背这个黑锅。真要骂,得骂他们自己。

90后是不是最正常的一代人?相对来说,确实如此。

首先,90后成长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时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大多数人没有饥饿记忆。别小看“没饿过”这一点,它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更从容。我们在批判中国人的公德问题时,常常对老人不排队、吃自助餐疯抢食物、跳广场舞抢地盘等事情不满。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从根子上来说,它跟“饿过”有关。大多数中国老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在他们的人生哲学里,不抢就意味着失去,失去甚至意味着无法生存。所以,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为了“快一点”而忽视公德,都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必然。

其次,90后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几十年来,人类文明一日千里,技术的进步带来信息爆炸,信息爆炸又使得价值观愈发多元化。尽管仍然受到各种限制,尽管观念的改变并非一日之功,但90后确实有着更宽松的观念氛围,自身也更为开放,相对更接近人类文明。

80后的情况其实跟90后有些类似,也多少符合上述两条,只是程度比不上90后。但比起90后,80后显然尴尬得多,甚至可以说是被时代抛弃的一代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了第三个因素:90后拥有相对宽松的家庭氛围。

从代际上推断,80后的父辈多半是50后,这是被严重耽误的一代人,大多没有完整的教育经历。除了三观问题外,在逻辑等方面的欠缺,都使得他们与80后存在鸿沟,互相无法理解。60后虽然也有类似问题,但在教育机会上显然优于50后,加上更年轻,也能赶上网络时代的车,与他们的子女(多半是90后)代沟略小。

弱水三千 关注
2019-07-25 19:45

如懿。真是白瞎了周迅那么好的演技。在《如懿传》刚刚播出的时候,周迅的烟嗓和颜值上了肉搜,如懿刚出场时是17岁,那个时候还叫青樱,周迅用的是原声,本应该获赞,但是没想到网友觉得如懿的烟嗓不符合17岁,还有周迅的颜值,明显脸下垂了,相比于剧中饰演高贵妃的童瑶,很明显,童瑶更显年轻。

前期的如懿表演不算差,跟霍建华饰演的皇帝虽然没什么cp感,但是周迅把如懿还是娴妃时的那种单纯、和皇帝青梅竹马的感情表现的还算可以。在如懿被众人诬陷,尤其是自己的贴身侍女阿箬在皇帝面前指证她的时候,周迅把那种不谙世事的震惊表现的很好。

进冷宫后,如懿就安于度日,本来就与世无争的她,在冷宫的日子也显得极为和谐。纵观全剧,冷宫里虽然日子是过得差了点,但是已经是如懿这一生最安稳的日子里。有皇帝暗中保护,有凌云彻对她尽忠,还有惢心陪着自己,每天日子不过是缝缝补补来赚点钱贴补,什么都不用想。

如懿出冷宫时看似是皇帝心里有如懿,把她救了出来,其实那才是如懿悲剧一生的开始。如懿这个人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是不能不要爱情,一句墙头马上困了如懿一生。其他宫斗剧都是在认真的宫斗,而《如懿传》在宫斗的时候,却还描述了婚姻的围城。

皇帝在要如懿做他的皇后时曾经说,如懿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如懿信了,其实如懿不是信这句话,而是信皇帝能有这份真心。宫斗剧里还没有哪个皇后能把嫔妃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能护着嫔妃的孩子,可是如懿就是这样的人设,恋爱脑上头,真的护着皇帝的嫔妃和孩子。

直到寒香见的出现,才让如懿看清楚皇帝的冷漠、刻薄、猜忌、刚愎自用,这些年因为少年的情谊,如懿一直对渣龙戴了滤镜,平心而论,如懿是个好皇后。善良,亲和,不玩阴谋,不耍手段,比富察氏要有格局有气度多了。给寒香见胃药,安慰纯贵妃时亲密地叫她绿筠。她很聪明,对于宫中的生存之道她是很明白的,正是因为看透了宫中的尔虞我诈所以最开始去选弘历福晋的时候她是犹豫的。而由于放不下对弘历的真心,才决议进宫走到他身边去。

青樱也很善良,自始至终都很善良。进宫之后面对种种难题,包括姑母如何安置等棘手的问题,她的初衷都是“不要让皇帝为难”。可以说,整部剧青樱都坚持了初心。即使后面发生了太多事儿,她对皇帝的感觉也一点点在变化,虽然有过失望,但也处处都能站在皇帝角度替皇帝着想。

所有的爱慕在她从寒香见的寝宫出来一步三回头的镜头达到了巅峰。我无法准确描述第一次看到这里真实的心境,我只是敏锐的察觉到:那一刻,她是我,是所有女人,也是所有爱而不得的人。我们眼睁睁看着年少的关雎之爱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消逝不见,我们伸出手去想要抓住镜花水月,手中流沙——却无可奈何。 我们能做什么?镜头中的她替我们望了望自琉璃瓦下倾泄如柱的雨帘,眼睛里有最终没有流下的泪水。

周迅的演技没话说,可是我宁可如懿不是这样,她早该死心,让她去劝寒香见的时候就该死心了,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相信钦天监说自己克夫克子的话,那时就该死心,也不会有后来的种种委屈与难过。也许如懿错就错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妻子,可在乾隆眼里,她应该是一个皇后。终究还是错付了。

那个少年郎是皇帝吗?墙头马上兰因絮果,人在影成双本该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奈何情到深处皆是空,唯有套路得人心。每每想到如懿的结局,我就好恨好气,气如懿太痴情,恨她不能用手段,这样好的人,不该就这样断送一世清欢。

国元商务zf 关注
2019-12-02 09:32

《玉观音》安心


最讨厌之最献给安心,一个没有自我的女子。

安心是天上的仙,地上的鬼,你接不住。

海岩的原著是这样形容安心的,天上仙,地上鬼,多么矛盾的个体,可是安心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间的奇葩。

安心外表单纯,内心却是一个追求自由、不羁的女人,尤其对于爱情有着“独到”的见解。她的一生中先后经历了三个男人,丈夫张铁军、情人毛杰、男朋友杨瑞。

安心干的最操蛋的一件事,是在和铁军谈婚论嫁时爱上了毛杰。

那是一个有颜有钱还浪漫的小伙子,在铁军那得不到激情的安心在某一次出任务时,和毛杰一见钟情,还在冲动之下有了孩子。

毛杰对安心也是真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毛杰动了想要娶安心的念头时,他们甚至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来历。



扑街的是,毛杰竟然是毒贩,身为缉毒警的安心在左右为难中最终忍痛出卖了他。亲眼看着毛杰一家家破人亡后,内心戚戚然的安心带着球又回到了铁军身边。

可怜的、老实巴交的、深爱着安心的铁军,就这样不明就里,头顶绿光过了两年喜当爹的日子。

正当铁军发现儿子不是亲生的时候,毛杰上门复仇,混乱中,铁军为了保护妻儿被一枪射杀。

丈夫死了,安心带着孩子逃亡到北京,在半年后,她爱上了北京的漂亮小伙:杨瑞。


对,我们寂寞的安心怎么可以没有爱情?她就是有那样的魅力,让做了二十多年花花公子的杨瑞为了她回头是岸,还卑微地求着给她的儿子当爹。

可惜安心是个不详的女人,谁接近她谁倒霉。杨瑞也不可幸免,为了她倾家荡产,又是坐牢又是被阴魂不散的毛杰打到重伤,醒来后还被安心一脚踹了。

就连小熊,安心的儿子,也在为母亲的出轨被迫买单,最后死在亲生父亲毛杰的枪下。

安心是地上的鬼,爱不得也碰不得。可偏偏她有时又是天使,对每一次爱情都真心投入,她说她爱铁军,也爱毛杰,更爱杨瑞。尤其对杨瑞,安心曾为了救他不惜变卖父母唯一的财产,他俩在雨中痛哭着拥抱时,你很难不被这种坎坷的爱情所感动。


可是对于安心,我始终还是讨厌胜过同情。

也许她的错,仅仅是因为年少时的欲望惹的祸,才会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在这个过程中,她其实完全可以阻止悲剧的发生,可是她并没有。

和毛杰在一起时,她总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给足了对方想象的空间。分开时,她又没有将误会解释清楚,让毛杰误以为从一开始安心就是带着目的接近他的。

在明知毛杰的内心产生了想要疯狂报复的念头时,安心居然还能堂而皇之的回到青绵老家和铁军结婚。

铁军无辜惨死,安心却在半年后又对杨瑞一见钟情。

悲剧总是周而复始的在发生,毛杰阴魂不散,铁军死后,就轮到了杨瑞。

而我们的安心,因为内心极度缺失安全感又缺爱,每一次她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对别人的爱情来者不拒。

安心其实是很没有自我的,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她的前半生一直都在处于一个迷茫的,甚至是惶恐的状态里。而她每一次的不知所措,恰恰又害惨了爱过她的每一个男人。

有时候,爱上一个错误的女人,很可能毁掉的就是一生。

登录 后发表回答